四季始於春,一聲春雷,驚醒大地,一陣春雨,萬物復甦。春天的生機勃勃、綠意盎然以及如沐春風般的舒暢愜意,讓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情有獨鍾;不同的藝術詮釋,迸發出不同程度的美感與生命力,這次「看見興大典藏之美」系列分享三位名家-吳承硯、董敏、黃光男的作品,觀察其畫筆下、鏡頭裡的春天即景,讓藝術更貼近生活。
吳承硯(1921-1999),江蘇江陰縣人,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畢業,師承徐悲鴻、呂斯百、李劍晨等人,豐厚的學院派基礎,融合中西美學,逐步形成自身風格,自1973年於臺北省立博物館首次個展開始,受邀至新加坡、紐西蘭、布魯塞爾、香港、國立臺灣美術館、國立歷史博物館等國內外知名藝文場館展出,曾榮獲金爵獎、中山文藝創作獎等。
典藏油畫作品〈田園風光〉,畫面布局前景從分隔大塊面的梯田,田埂線條向遠處延伸至點景的人物與屋舍。遠處雲霧繚繞的山巒層疊,經由分明的色調變化、朦朧的筆觸強化景深空間。透過明亮的色彩,細膩的景物描繪,表現鄉間樸實活潑的景色。
董敏(1936-2019),本校森林系校友,畢業後進入攝影與藝術領域,先後擔任日本大阪世界博覽會中華民國館設計組組長、美國波士頓世界博覽會中華民國館展品設計製作人等,屢次為國爭光。近年致力兩岸文化策展及其尊翁董作賓先生商文化學術研究展,甚受推崇。2008年應邀回校舉辦「萬殊一相」攝影展,展後將作品全數捐贈母校典藏。
典藏攝影作品〈大自然生生不息〉中,型態各異的樹木錯落其間,由近而遠延伸,彷若林深不知處;大地鋪滿植披,樹上茂盛的枝葉肆意生長,光線從大片綠意的縫隙中照進四射,帶來春天溫暖的氣息,人走入其中,顯得渺小卻又增添色彩與律動,在自然環繞與芬多精滋養下,心靈得以休憩。
黃光男(1944- ),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中文博士。現任臺南市美術館董事長,歷任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、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、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校長,具水墨畫家、文學家、美學家等多重身分,也是國內博物館、美術館權威,著作甚豐,同時國內外展出邀約不斷。曾榮獲中國文藝獎章、法國文化部文藝一等勳章榮譽、行政院國際傳播獎章、金爵獎、中山文藝創作獎等,備受推崇。2008年蒞校舉辦「藝象復新」水墨創作展並出版專輯,展後精選十件作品贈予興大典藏。
典藏水墨作品〈柳風〉,墨色有重有輕,畫面比重以湖畔生態為主,遠處則用淡墨山群,營造出視覺遠近及湖面寬廣之感。柳枝以黑墨為主,綴以數點黃綠,帶來春天活潑生氣,在微風徐徐下,柳枝斜飄,湖水波動,岩上喜鵲三兩結伴,有的互視,有的眺望遠方,增添動態,卻也帶給觀者「柳影隨歐作伴」歲月靜好的感受。
見微而知著,隨著四季時序更迭,影響著人文、自然及生態的轉變,此次以「春之藝術」為題,體現春暖花開的人間四月天,在不同藝術家細膩的觀察及寓情於景的表述下,融會自身美感,呈現多元的面貌,讓創作在傳統中不失現代美學風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