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嚴囊創作五十年探索

IMAGE

       將臺灣民俗中代表富貴喜氣的色調融入創作,耀眼的金色、明亮的靛藍、鮮豔的喜紅與莊重的黑色,構築出抽象作品中的碎形結構、塊面層疊與流動線條,展現東方視覺的韻味;而布局力求造型簡單,主題明確,加以細膩的樹木紋路、山壁肌理,並隨著山勢高低變化,綴以濡濕的青苔、斑駁的樹皮等自然符徵,整體畫作顯現出美麗的層次與質感,這就是臺灣知名藝術家,楊嚴囊老師的獨特藝術語言。

       楊嚴囊,1950年生於雲林縣元長鄉,師承劉文煒、陳銀輝教授。1972年省立屏東師範專科學校美勞組畢業後,擔任小學美術老師長達二十八年退休,始終創作不輟,學理與技法並行,加上對自然的細膩觀察,作品總是飽含嶄新的意念與奔騰的張力。自1989年應邀於臺中市立文化中心首展後,於國內外個展二十餘次,聯展數十回,出版油畫創作專輯十八冊;曾獲全國油畫展第一名、兩屆臺陽美展第一名、全國美展油畫類第二名,並獲全省美展永久免審查作家、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傑出校友等殊榮,成就斐然。同時應聘擔任中部美展、台陽美展、磺溪美展、大墩美展等各全國性美展評審委員。

       楊嚴囊老師五十年的創作歲月可分為:「類印象派時期」,以鄉土風景為主題,講求透視、色彩客觀的寫實風格;「半抽象時期」則徜徉於歐遊風情元素,在線與面的交錯及形色聚散畫面中,融合理性與感性的和諧;「抽象風格」則是從直觀印象中釐清,大膽地將原形加以取捨、變形、誇張或簡化,直至抽象,表現深層的想法,將繪畫延續到生命的經驗裡。不同階段的風格變化跟特色,皆回應其當時內心的風景,在看似西方的抽象畫風格中,蘊含深厚的在地情懷,散發出強韌茁壯的生命力,以及莊嚴圓滿的喜悅感。誠如楊老師所描述的畫風轉換歷程:

          畫著,畫著,由博返約,捨形取神,畫面色塊愈簡單,色彩愈單純,層次愈豐富,藉由創作,與生活融合為一:簡單、明朗、快樂。

       創作是心靈的活動,必需從「根」做起,而「生活」就是楊嚴囊老師的根,相對於都市的吵雜與壅塞,畫者更熱愛寧靜且充滿活力的自然之美,並從中汲取創作靈感;透過作品映照他的日常生活,自律、極簡,卻又富足喜樂,這樣的真善美內涵,不僅提供觀者視覺上的悅目美感,也傳達了生命中的哲學與智慧,歡迎大家蒞臨共賞。

作品圖說:
上左: 展出藝術家 楊嚴囊
上右: 〈三陽開泰〉,複合媒材,50F,2020。描繪花蓮太魯閣,為了呈現山壁下大理石的不同肌理與色彩,強化了塊面與塊面間的聯結關係,更在畫面中加上樹木的特徵,以及葉子、小草的符號。
下左: 〈昇〉,複合媒材,30F,2022。
下右: 〈夏韻揚清趣〉,複合媒材,80F,2021。

文/ 藝術中心統整報導
圖/ 楊嚴囊
刊登於《興大簡訊》第232期,112/11,第壹版。